当前位置: 首页 > 理工群星

【校团委】6天190个点位,伴随着朝阳晚星,她是优秀青年志愿者蒋奕萌

发布日期:2025-09-01 字体:加大减小 分享到 :
0


编者按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近年来,理工青年先锋在科技攻关最前沿努力攀登、在社会建设新领域冲锋陷阵、在基层实践大熔炉历练成长,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理工青年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昂扬风貌和胸怀家国、笃行不怠的理工精神。


为激励引领我校广大团员青年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武汉理工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特策划“理工群星·榜样的力量”专栏,敬请关注。



个人简介



蒋奕萌,女,中共预备党员,管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郎坤志愿服务队队长。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项目大赛银奖,湖北省第七届青年志愿项目大赛金奖。入校以来积极参与“七彩假期” “‘红色小主播’全链条培养计划”等关爱行动为主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连续两年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武汉市寒假托管班,覆盖武汉市190个点位,累计服务人群超5700余人志愿服务时长达413小时,曾获“荆门市希望家园优秀志愿者”校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等荣誉。



1

初心如磐,志愿悄悄萌芽


那个寒假,我随家乡公益服务队走进城中村一隅的破旧院落,为留守儿童添置书桌、组装书柜。破败的院子里,小女孩怯生生地看着我们,我们一起玩起游戏,她才逐渐活泼起来。临别前她突然拽住我的袖口,仰头问:“姐姐,你胸前的徽章是什么意思呀?”我指着志愿者徽章上的“心”形图案说:“这是帮助别人的人。”她低头想了片刻,突然攥紧拳头:“我也要当志愿者,帮助其他人!”那一刻,她眼睛里闪烁的笃定让我心头一震——原来善意不是单程的火炬,而是可以燎原的星火。在无形之中,我影响了她,她也影响了我。从那一刻起,我坚信我会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自入校以来,我秉持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一对一迎新”带着学弟学妹熟悉校园,义务家教辅导小朋友专注学业,冬季扫雪为同学们清扫道路,参与马拉松志愿服务活动为选手创造舒适的环境。



入校以来,我累计志愿服务工时数长达413小时,校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次数70余次,其中参加校级志愿服务活动20次,并获得“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


2

实践为笔,绘就青春华章


让我觉得幸运的是,加入了郎坤志愿服务队,并不断成长为服务队的队长。在这里,我书写了大学期间最绚丽的青春诗篇。

学期间,我走进10余个社区,为孩子们带去40余节安全自护、素质拓展等多彩课堂。亲手制作的手工吉他的奏响让孩子们变身小小音乐家;戏剧脸谱的绘制让我们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吹不灭的蜡烛让我们一起遨游在神奇的科学宇宙。




连续两年暑期,我参与了“七彩假期”暑期社会实践,为孩子们带去60余节课堂,和他们在小小的四方教室一起探索知识的魅力。看着原本沉默寡言的小朋友在我的一声声鼓励下,渐渐自信积极起来,我深感奔赴支教不虚此行。




寒假来临之际,我带队参与了2025年武汉市寒假托管班,40余名志愿者在6天时间前往190个点位,伴随着朝阳晚星的奔波与辛苦,在孩子们举起的一双双小手如云烟般消散,在孩子们渴望知识的明亮眼神中幻化做继续的动力。




3

项目化航,扬帆志愿新程


实践活动愈加体系化、成熟化、项目化,让越来越多有需要的群体感受到温暖与被关注。我们将活动与实践进行总结,形成“‘小话筒’传递‘大能量’——红色小主播全链条培养计划”“蓝宝守护,与‘理’同行——校企联合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项目”等项目,并在今年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银奖和铜奖的好成绩。




活动的足迹慢慢扩展,活动的风采不断彰显,越来越多的同学也来加入我们。“老师,你们明年还来吗?一定要再来!”“你们这个服务活动是怎么开展的呀,我可以加入吗?”“队长,我来!”“您好,我们就在学校周边的社区,很希望和你们开展一次系列活动。”孩子们的期盼,同学们的支持,社区的肯定,都让我和我们的团队在志愿服务的大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坚定。



志愿服务永远没有终点,志愿服务的道路永远都在脚下。感谢学校授予我的“理工青年十大风云学子”称号,我想,只要有所奉献,有所担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云”之路。今后,我定会坚定初心,将志愿的风吹向更远的地方,以志愿之名,萌希望之光。

(通讯员:李仙乐、王   多;编辑:李彦瑾、刘非一、高胜寒;审核:张   冰、陈英桦)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立德楼 邮编:430070 邮箱:whuttwbgs@163.com
版权所有 © 共青团武汉理工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