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工群星

【消防安全科研团队】逆火而行!他们在危险缝隙中锚定守护生命的坐标!

发布日期:2025-05-14 字体:加大减小 分享到 :
0




编者按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近年来,理工青年先锋在科技攻关最前沿努力攀登、在社会建设新领域冲锋陷阵、在基层实践大熔炉历练成长,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理工青年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昂扬风貌和胸怀家国、笃行不怠的理工精神。


为激励引领我校广大团员青年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武汉理工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特策划“理工群星·榜样的力量”专栏,敬请关注。



事迹材料:

      消防安全科研团队成立于2019年,聚焦火灾动力学与消防技术。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研究成果覆盖建筑火灾风险识别与评估、舰船消防设计等多个领域。多次受邀加入国务院重特大火灾事故调查组,如江西新余冷库“1·24”特重大火灾等,为火灾事故调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运营公众号“安全二次元”,普及消防知识,推动科研成果服务社会安全。




01

一、扎根火场解难题:

灾后溯源科学预防的跨越


消防安全研究团队成立之初,国内火灾研究尚停留在实验室热力学分析的层面,难以真实模拟灾害现场复杂工况,为火灾溯源及防范带来难题。我们深入河南安阳“11·21”特重大火灾、江西新余“1·24”冷库火灾等9个灾害现场,采集第一手数据。创新性地构建了火灾动力学数值重构方法,将微动力学实验提升为工程化模拟系统,破解了传统研究“实验室数据”与“火场实况”脱节的难题。这项技术获得应急管理部专家组的多次点名致谢。





02

二、科技赋能筑防线:

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的转型


灾难无情,生命可贵,灾后调查固然重要,但守护生命更需防患未“燃”。我们回归火灾模拟,并在材料热解燃烧理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从还原火灾发生过程到火场风险识别与分级,再到火灾抑制关键技术的突破,并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FDS自动建模系统。这套集成火场快速建模、全自动海量运算与结果可视化的系统,能在建筑设计阶段精准预测火灾风险,其运算效率较传统方法大幅提升。


      当该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时,我们无比骄傲,并且意识到:不仅是在攻克技术难关,更是在为“中国智造”“中国智慧”赢得话语权!团队研发的5项防火设计技术已应用于多个省市重点工程,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了建筑消防安全水平,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03

三、薪火相传展担当:

科研攻关社会责任的升华


在我们这个充满活力的科研集体中,既有深耕火灾动力学十余年的博士生,也有刚接触科研就参与国家项目的本科生。团队的“三维育人”模式,通过科研项目实战、学术沙龙研讨、社会服务实践,培养出2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1位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团队成员还获得消防安全期刊最佳论文奖、2023年全国火调技术学会优秀论文奖、建筑消防研讨会优秀报告奖等多项荣誉


从实验室到火场,从论文到应用,我们用脚步丈量责任,努力以智慧守护平安,40余项发明专利、150篇高水平论文的背后,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诠释。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的征程上,我们甘当“安全卫士”和新时代的火场“逆行者”,以科技创新为笔,在科技防火的长征路上继续书写着守护万家灯火的时代答卷!



(通讯员:王红红、于   蕾;编辑:付晨熙、张聪逸、刘非一、高胜寒;审核:廖明静、陈英桦)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立德楼 邮编:430070 邮箱:whuttwbgs@163.com
版权所有 © 共青团武汉理工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