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工群星

【丁威】“双碳” 冠军!看理工青年解锁废旧锂电池二次生命密码!

发布日期:2025-05-13 字体:加大减小 分享到 :
0

编者按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近年来,理工青年先锋在科技攻关最前沿努力攀登、在社会建设新领域冲锋陷阵、在基层实践大熔炉历练成长,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理工青年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昂扬风貌和胸怀家国、笃行不怠的理工精神。


为激励引领我校广大团员青年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武汉理工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特策划“理工群星·榜样的力量”专栏,敬请关注。





个人简介

丁威,男,中共党员,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荣获第一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全国总冠军。攻读博士期间,专注于废旧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研究,开发的有机硅废触体绿色回收新技术实现工业化应用。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其中ESI高被引/热点论文3篇,封面论文1篇,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做学术报告5次,公开发明专利3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年度创新实践之星等荣誉。


01




强国有我 科研报国践初心


“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校训如同明灯,照亮我的求学之路。我始终以培养担当大任的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在成长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在科研道路上,我始终以国家资源环境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锂电池与电子废弃物等典型“城市矿山”的绿色回收与高值利用,扎根科研一线,攻克技术难题,致力于推动资源循环体系高质量发展。



我围绕废旧锂电池绿色回收关键技术开展深入探索,已在J. Hazard. Mater.、J. Clean Prod.、Green Chem.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0篇,其中ESI高被引/热点论文3篇,封面论文1篇;公开发明专利3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项。我还主研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主持并结题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1项。



02




守正拓新 锤炼攻坚硬实力


我始终坚信,科研不仅要坐得住“冷板凳”,也要敢于站上“竞技台”。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性创新创业与科技竞赛,取得优异成绩,持续用实践证明新时代研究生的使命担当。我曾带领团队荣获2022年第一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全国总冠军、2024年第三届该项赛事一等奖,被授予“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2022年度创新实践之星”。此外,我还连续三年在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分别获得硕博组二等奖1项、一等奖2项。

在此期间,我先后荣获2023年、2024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陈家镛院士奖学金、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卓越奖学金等荣誉,并被评为理工青年十大风云学子、校优秀共产党员、研究生标兵党员、校三好研究生标兵等,充分体现了我在科研能力、组织领导与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全面发展。




03




知行合一 赋能绿色新发展


我始终坚持“知行合一”,注重科研成果的实际转化与工程落地。在攻读博士期间,我曾在湖北鑫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驻厂实践累计十二个月,深入参与企业环境影响评价、危废经营许可证申请、生产调试、工艺优化等环节,协助推动团队发明专利成功转化,实现了有机硅废触体中铜、硅资源绿色回收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这一过程锤炼了我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实践的全过程能力,也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价值。



此外,我还围绕电子废弃物中贵金属资源高效提取,开发出超声波强化辅助回收新技术,有效降低传统工艺能耗与污染,为破解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低效、低值、分散”的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撑。相关成果助力推动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迈向高效、高值、规模化发展,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了绿色方案。



回望来路,我始终心怀热忱;展望未来,我仍将勇毅笃行。科研之路道阻且长,但我将继续以“服务国家、回馈社会”为己任,坚定理想信念,锤炼专业本领,勇于突破自我,在资源环境与循环利用的前沿阵地上持续深耕、笃定前行。未来,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实的脚步,投身科技报国的时代洪流,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通讯员:岳晟达、于蕾;编辑:夏怡清、张聪逸、刘非一、高胜寒;审核:郭娜、陈英桦)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立德楼 邮编:430070 邮箱:whuttwbgs@163.com
版权所有 © 共青团武汉理工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