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团建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发现身边的矿物密码

发布日期:2025-03-30 字体:加大减小 分享到 :
0

38日,武汉理工大学矿物zy2302团支部团支书陈佳城带领6名同学走进南湖幸福湾水上公园,开展“发现身边的矿物密码”主题实践活动。结合专业课程所学,同学们通过观察岩石特征、分析生态建材,在湖畔展开了一堂生动的移动课堂。

在公园岸前,同学们举起手机拍摄岩石纹理,比对《矿石学B》教材中的矿物结构。“鹅卵石属于沉积岩,由于母岩的风化和崩塌,再由自然力量下逐渐磨平棱角。”团员祁梅玲用放大镜观察后感叹。活动中拍摄的数十张岩石特写,将作为课外学习素材进行分类整理。行至浮桥,岸旁湖水浸泡冲刷后的岩石引发热议:“这些天然的分层就像大自然的粉碎筛分工艺。”



环湖步道的透水砖成为焦点。“这些砖块能快速吸水,和课堂里讲的孔隙结构原理有关。”刘达蹲下身向同伴演示:倒下半瓶湖水,水流瞬间渗入砖体。在再生骨料混凝土护坡前,同学们发现破碎后的建筑废料被重新塑形,“原来所学专业粉碎工程的终极目标不是破坏,而是创造新价值。”

结合《资源循环概论》知识,同学们展开“城市矿山侦察”行动。陈昊东指着景观墙介绍:“这些混凝土里藏着30%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活动中,大家共识别出透水沥青路面、雨水花园,生态浮床等5类生态设施,用课堂知识解读城市中的资源循环智慧。



夕阳下,团支部在云水舞台前展开团旗合影。清风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照片记录下同学们的青春身影。“当课本里的‘粉碎’‘分选’概念变成眼前实实在在的材料,突然明白了专业的意义。”活动后,杨文卓同学在实践日志中写道。这场湖畔行走的课堂,年轻的矿物加工人说他们看见了专业与城市共生的未来。

(通讯员:宗庆达;编辑:岳晟达;审核:岳晟达)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立德楼 邮编:430070 邮箱:whuttwbgs@163.com
版权所有 © 共青团武汉理工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