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暖阳斜照,化工zy2303团支部的蓝色帐篷成为校园里最“香”的摊位。这场以“绿植油香凝匠心”为主题的实践盛宴,将化学公式化作指尖跃动的春日诗行,让百余名师生在油脂的芬芳中完成了一场关于科学、艺术与环保的三重奏。
知识闯关区俨然一座微型化学博物馆:题卡上“月桂醇硫酸钠属于哪种表面活性剂?”的提问引发热烈讨论,pH试纸在碱液中晕开的渐变色成为最直观的化学教具。当志愿者将食用油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温度计水银柱瞬间攀升20℃,围观同学不约而同发出惊叹——浑浊液体在玻璃棒搅动下渐转澄澈,恰似古人“凝如脂膏可涤衣”的智慧在实验室重现。
创意制皂区更似魔法工坊,白色电炉里,皂基原料在60℃恒温中翻涌,同学们化身调香师,或嵌金盏花瓣于透明皂基,或调抹茶粉晕染春日渐变。食品级色素滴落瞬间,星云纹路在液体中舒展,散发着大地清香,理科生的严谨与艺术家的浪漫在此完美交融。
活动收尾处的环保巧思令人击节:几十块造型各异的肥皂陈列如展,废液经醋酸中和后变为玻璃清洁剂。“每块皂能替代150ml沐浴露,相当于减少3个塑料瓶的污染。”团支部成员的结语引发深思。这场持续6小时的跨学科实验,不仅让青年学子触摸到传统工艺的温度,更在油脂皂化反应的方程式里,读懂了“变废为宝”的文明密码。
当最后一块镶嵌干花的爱心皂被装入环保袋,化工zy2303团支部已完成从实验室到生活场的完美跨越。未来,他们计划将“生活化学”系列延伸至酵素制作、旧衣再生等更多领域,让科学不再是书本上的铅字,而是流动在指尖的温暖,绽放在生活里的芬芳。
(通讯员:汤静榕;编辑:时丁湘;审核:王燊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