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5日,地信2203团支部围绕“智慧校园导航系统”建设项目,创新实施“青蓝接力·责任共担”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建立“老带新”结对培养机制,组建4支专项攻坚小组,在数据采集、系统测试等关键环节中锤炼团员青年的团队协作能力与责任担当意识,为项目高质量推进注入青春动能。
在地信2203团支部的统筹部署下,支部创新推行“1+1老带新”结对机制,选拔4名政治素养优、专业能力强的团员担任项目小组长。各小组以“数据采集精度提升”和“地理信息系统测试优化”为实践载体,通过任务分解、技术指导、成果复盘等环节,帮助12名新生团员快速掌握ArcGIS软件操作与遥感数据处理技能。“这种‘传帮带’模式既保障了项目进度,更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协调团队资源、化解技术难题。”小组代表在汇报中感慨道。
各小组采用“任务清单制+动态考核制”,将导航系统开发拆解为20项量化指标。在夜间照明数据采集攻坚中,第二小组建立“责任分区-进度公示-问题清零”管理闭环,累计标注路灯坐标380余处,修正定位偏差数据40余条;第四小组研发“盲测-迭代-验证”三阶段测试法,成功将校园巴士路线模拟响应速度优化0.8秒。组长代表表示:“当任务清单上的红色预警项全部转为绿色完成标识时,团队凝聚力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
团支部同步开展“我为校园献一策”主题团日活动,支部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特色,组织团员围绕“校园导航系统升级”“教学楼能耗可视化”等议题展开调研。通过实地勘测、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累计形成23条功能改进方案,其中“基于北斗定位的室内导航模块开发”“校园三维实景地图建设”等8项建议已被学院纳入智慧校园系统升级计划。最后同学们在总结中纷纷表示:“这些成果既是专业知识的实践转化,更是团员们心系校园的责任写照。”
此次实践行动通过机制化培养、项目化运作、成果化转化,将团队协作具象为可量化的技术突破,让责任担当转化为可感知的校园服务提升。随着智慧导航系统进入公测阶段,地信2203团支部将持续深化“传帮带”育人模式,引导青年学子在技术攻坚中践行使命,在团队协作中书写新时代青春答卷。
(通讯员:王陈琦;编辑:岳晟达;审核:岳晟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