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团建

【外国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许明武教授受邀来校做“中国科技典籍英译研究”的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23-10-29 字体:加大减小 分享到 :
0

2023年10月12日下午14:00,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许明武教授受邀莅临我院学海楼11楼学术报告厅做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为外语博学讲坛第12场讲座,主题为中国科技典籍英译研究。翻译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陈伟教授主持了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参加讲座的师生有100多人,包括学院领导、翻译跨学科研究中心成员、其他系部对翻译感兴趣的老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线上参加的人员有目前在我校襄阳示范区学习和实习的研究生以及我院远在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翻译中心访学的老师。

讲座之前,陈伟教授代表全体师生为许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然后薛睿院长致欢迎辞并对许教授的学术背景和科研成果进行了介绍。在讲座中,许教授围绕中国科技典籍从概念界定、调查路径、调查结果、成绩、不足与建议以及国内科技典籍翻译研究总结等五大方面做了精彩的演讲。



首先,许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何为科技典籍?他谈到自己刚开始接触科技典籍时,认为是与物理和数学相关的学科,通过慢慢深入学习得知,科技典籍是指由中国域内人士于1840年以前撰写的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重要文献,记载形式多样。它主要涵盖数学、天文、物理、化学、地学、生物、农学、医学、技术和综合十大类。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先于世界,具有实用性、整体性、哲学性、文学性、人文性等传统文化特征。其英译研究对于延续民族精神命脉、夯实文化自信根基至关重要。



接着,许教授重点讲到了科技典籍的调查途径。方法一是可以通过CNKI、亚马逊英文网和谷歌。方法二是在CNKI和万方数据库分别以科技典籍、10类科技典籍名称、英译以及69部科技典籍名称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方法三是通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网站等查询。许教授提到的这三类方法涵盖了翻译学者的科技典籍调查途径。

另外,许教授和他的团队通过多年调查,总结得出科技典籍遵循的几大原则。《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中有101种科技典籍被译成英文,获得科技典籍英译研究论文共计366篇。纵横科技典籍翻译史,许教授提出医学和农学类科技典籍英译史料发掘丰富,研究成果丰硕,其他的方面内容较少,为我们指明了科技典籍新的研究方向。英译策略和方法也是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宏观的科技典籍英译策略包括二十余种。科技典籍英译在出版环节有所为也是研究话题之一。

此外,国外有关中国医学典籍英译的相关研究少之甚少。中医典籍作为专业文本翻译,译者需要充分熟悉翻译文本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仅仅依赖常识的直觉翻译并不可取。

许教授还谈到了科技典籍翻译的成绩、不足与建议。他提到,医学和农学为中国古代突出的科学,这两类科技典籍的存世数量多,应用价值大,所以其英译研究备受瞩目。翻译批评的方法和渠道也趋向多元和科学。语料库和计算机辅助翻译被引入科技典籍英译研究领域。许教授也提出了几点不足。比如,第一手基础史料发掘进度较为缓慢,原始史料与量化数据利用不充分,译者译事与社会语境的关联不足。针对这些问题,许教授也提出了建议。建议重视海外传播接受研究和开展译者风格研究。他还建议大家要深入探索研究结果,开展科技典籍与其他领域的跨学科交叉研究。

最后,许教授总结了国内科技典籍翻译研究,包括他自己的研究团队申请到的高层次项目和发表的SCI、SSCI、A&HCI和CSSCI等核心期刊的论文目录,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网站数据库与典籍翻译相关的立项项目名单,为从事翻译研究的师生提供了宝贵意见。



讲座结束后,现场的老师和学生与许教授进行了精彩的互动,大家纷纷举手向许教授提问请教,许教授对此耐心地一一进行解答。

互动之后,陈伟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和点评,他指出了讲座中印象最深的8各方面,希望聆听讲座的师生充分消化讲座的精髓,思考如何有效地开展自己的学术研究。

此次讲座师生反映受益匪浅,收获颇多。许教授精彩的讲座为大家指明了新的方向,丰富了大家对于科技典籍英译研究的理解。

(通讯员:王云 易紫艳 编辑:陈伟  审核:薛睿)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立德楼 邮编:430070 邮箱:whutxcb01@163.com
版权所有 © 共青团武汉理工大学委员会